Saturday, 29 September 2012
‘顶'字是至高无上的意思,再没有比它更高了就叫做‘顶',好像我们的头,头顶上是天,因此叫做顶天立地,我们人就是顶天立地的。那么‘大佛顶'这三个字合起来,就是我不讲,相信大家都明白是说大大的佛的顶。那佛顶究竟有多大呢?拿一把尺子量一量,是不是像这个佛那么大?其实,这个佛并不是一个大佛。它只不过是像大海中的一滴,像这世界一粒微尘那么大罢了,而那个大佛是大而无大,它是遍满一切处的佛,无在无不在的——你说它在什么地方呢?它什么地方都不在!你说它不在什么地方呢?它却又什么地方都在,根本没有办法来衡量它大到什么程度的。谁最大?是佛!而这大佛是谁?就是你!也是我。如果你说:‘我没有那么大,我看你也没有那么大。'那又为什么说就是你、是我呢?如果不是你不是我,那讲它做什么?就不需要讲了。就因为于你于我都有关系,所以才要讲它。那么,你我怎么会这么大呢?我告诉你,你我所具足的佛性就是这个大佛,不但是大佛,而且是大佛的顶,本来再没有比它大比它高的了,但是它还有个顶,在它的顶上,这就是‘大佛顶'三个字的意思。在这个大佛顶上,又现出一个大佛,那么这个大佛又有多大呢?这个大佛是看不见的,所以,在楞严咒 上说:‘无见顶相放光如来宣说神咒'。无见顶相——无见不是没有吗?我看不见,怎么又说有个大佛呢?你看不见的那才是大,因为大到你的目力看不见,你会说:‘我怎么会看不见?太小可能看不见,大的我一定能看得见。'大的你怎能看得见呢?像这个天,你的眼睛怎能把它看完?像地这么大,你能完全看见地吗?由于你看不见,那才是真正的大。这个大佛顶就是无见顶相放的光,放多大的光呢?当然是放大光了,这大光照遍所有的境处,你问道:‘照不照得到我?'早就照到你了!你会说:‘怎么我不知道?'好,你想知道吗?‘心清水现月,意净天无云。'你的心里要是清净到了极点,佛光就会照到你;心里不清,就好像是一潭浑水,月光就照不进去。‘意净天无云',你的意念要有一定,就像天上无云一般,境界就妙不可言了。如果每一个人真能清净其心,便可得到这楞严的密义。
为什么要信佛呢?因为我们本来都是佛,不过现在迷了,不能证到佛的果位上,为什么说我们本来是佛呢?因佛说过:‘一切众生,皆有佛性,皆堪作佛。'既然所有众生都有佛性,为何没有成佛呢?乃由于妄想执著。有一妄想就想东想西,想南想北,想上想下,啊!钻天入地,无所不想……这些个妄想实在打得太多了,令你数也数不过来,你说说看,你一天到底打多少个妄想呢?你知道吗?如果你能知道,那你就是菩萨了,就因为你不知道,所以还是凡夫。 这些妄想执著究竟都执著些什么呢?——执著这个也是我的,那个也是我的——所有的物质享受都放不下,至于精神享受那更不用提啦!真是有什么就执著什么。男人有男人的执著,女人也有女人的执著,善人有善人的执著,恶人有恶人的执著……啊!有了执著就不得了啦!这可不是好事情呀!你自己不明白而已,因为只贪图享受是不会成佛的,所以,一切众生不能成佛是由于妄想执著,才不能证觉。
Friday, 28 September 2012
Friday, 14 September 2012
Thursday, 13 September 2012
佛陀说法四十九年,足迹踏遍了恒河两岸。到了八十岁那年,从摩羯陀国到毗舍离,在毗舍离的大林精舍,作最后一次的教诲。这时,佛陀身体染了疾病,已自知将在三个月内涅槃。又渐渐向前走,经过每一村落,便利用休息时间,向村民说法。在波婆村接受金工(金属铁匠)名纯陀的最后供养。病势加重,于是复步行到拘尸那城外的娑罗双树林,佛陀就选择在娑罗双树间之处,作他入灭的地方。佛陀在阿难陀铺好的僧伽梨(大衣)上,右胁卧下时,已经疲倦不堪。众弟子公推阿难陀请问佛陀四个问题:1.佛陀住世时,我们依佛陀为师,佛陀涅槃后,我们依谁为师?2.佛陀住世时,我们依佛陀安住,佛陀涅槃后,我们依什么安住?3.佛陀住世时,恶性的比丘有佛陀调伏,佛陀涅槃后,恶性的比丘,如何调伏?4.佛陀住世时,佛陀的言教,大家易生信解,佛陀涅槃后,经典的结集,如何才能叫人起信?佛陀说:「我答复你们的四个问题,你们好好记著:1.我涅槃后,应依戒律为师;2.我涅槃后,应依四念处安住;3.我涅槃后,恶性比丘,应『默摈』(不与之往来谈话)置之;4.我涅槃后,一切经典首句应安『如是我闻』等证信的句子。」阿难陀和众弟子在佛陀身旁默默流泣,佛陀像慈母般地安慰他们说:「你们不用悲伤,我一生所说的教法已经很多,只要你们依照著去实行,就是我的法身永远在人间了!」又说:「一切众生均有佛性,皆当作佛;断善根的阐提也可成佛。」就在这年(西元前五四三年)的五月月圆夜半,从容安静的涅槃了。拘尸那国国王和佛陀众弟子们,用最隆重的礼节,为佛陀举行了火葬。佛的舍利由八国国王请去建塔供奉。这种舍利塔,一直到现在,还留在人间。而佛陀一生慈悲救世的精神,永远为人们仰慕与崇拜。
我们学佛的人,自己修行,也劝导别人修行,这就是弘法利生。将佛法介绍给别人,推荐给别人,这是什么力量?也是慈悲的动力,这才是真正的佛法。假如是为「名」去讲经说法,打自己的知名度,或为「利」——讲一部经要收多少钱,那就大错特错,完全不是佛法,根本与佛法的精神完全相违背。佛法自行、化他没有任何条件,佛法流通,亦复如是。再看现代印的经书,往往印上「版权所有,翻印必究」。这是生意买卖,不是利生流了通。人家送我佛书,我看看版权页,如果有这八个字,我就不看了。问我为什么不看?真善知识,为利益众生,必定不要版权,欢迎翻印。心量大,报恩慈济心切,心行相应的,其言语文字才可以做后学参考。心量窄小的,名利没放下的人,怎么能写出好东西!怎么能说出大圆满!那何必浪费时间,浪费精力!
Wednesday, 12 September 2012
Tuesday, 11 September 2012
当年悉达多太子虽享人间的荣华富贵,但当太子出游四门,(出东门见老人,出南门见病人,出西门见死人,出北门见修行人。)见到了人间生老病死的现象,而且这四大苦又是每一个生命无法逃避而必须要一一经历的,如果人生是圆满的话,为什么还会有这些痛苦?它从何而来?太子因而决志出家,求无上道,解脱生死,救度众生。当悉达多太子觉悟了生命的实相,止息了一切痛苦后,便来到鹿野苑,为五比丘转四谛法轮。从此之后,一条通向解脱的光明大道出现在世人的面前。佛在初转法轮时,告诉我们:「此是苦,汝应知;此是集,汝应断;此是灭,汝应证;此是道,汝应修。」为了增强我们的信心,佛以亲证的境界为我们印证,佛说:「此是苦,我已知;此是集,我已断;此是灭,我已证;此是道,我已修。」
Monday, 10 September 2012
Subscribe to:
Posts (Atom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