Friday 23 November 2012

在家居士如何学佛?

作为在家佛弟子,不论你信佛有多虔诚,你都不能脱离社会和人群,不能脱离你所从事的工作,也就是说不能脱离你应尽的责任和义务,包括家庭的责任与义务,脱离了这些,你的信仰就悬在半空中,信仰就没有地方落实了。什么是在家学佛的正确态度和方法呢?这就是:将信仰落实于生活,将修行落实于当下,将佛法融化于世间,将个人融化于大众。这是修习生活禅的四个要点,四句口诀,也是在家学佛的人应有的心态。

Thursday 15 November 2012

佛教故事——《谁无善根?》

      佛陀時代,有一老人聽說出家修行能夠離苦得樂、解脫自在,於是歡喜地前往精舍,希望皈依於佛陀座下。老人到了精舍,才知道佛陀早已出門行化,他心想:‘雖然世尊不在,但聽說佛弟子中,舍利弗尊者的智慧第一,我何不求他讓我出家呢?’當他見到尊者,滿心歡喜地表明來意時,舍利弗也在默默觀察此人的善根是否具足?尊者發現,這個人於此生乃至過去百千世中,都沒有善根;再仔細推尋,這一劫乃至過去百千劫,竟然還是沒有任何的善根福德……尊者深深地嘆了一口氣,說:‘你的因緣還未具足,先回去修修福報吧!’如此的結果,並沒有澆息老人出家求道的熱忱,於是他又轉而向其他比丘求助,希望能完成他的心願。可是當比丘們聽說連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都婉拒他時,便說:‘連舍利弗尊者都不度化你,肯定你有什麼重大的過患,我們又怎能度你出家呢?你還是走吧!’萬念俱灰的老人,神情落寞地蹲在精舍門口,喃喃自語道:‘福慧具足的佛陀啊,為何我的罪業如此深重?任何種姓不問尊卑皆可出家,為何獨我福薄,如此廣大的佛門竟無我容身之地!這麼苟活著,還有什麼意義呢?’於是說了一首偈子:‘猶如清淨水,一切悉得飲,乃至旃陀羅,各皆得出家。如此佛法中,而不容受我,我是不調順,當用是活為?’此時,佛陀早已了然他的委屈,來到精舍門前,說了一首偈子:‘一切種智身,大悲以為體,佛於三界中,覓諸受化子,猶如牛求犢,愛念無休息。’淚眼朦朧之中,老人發現有一無比柔軟的手,如輕撫愛子般地撫摩著他的頭。眼前的身影,散發清淨柔和的光芒,那正是眾人愛敬的佛陀。佛陀慈悲地問道:‘你為何在這哭泣呢?’‘我想要出家求道,但是比丘們皆不答應我的請求,說我因緣還未具足,所以我很難過。’ ‘其實每個人的因果業力都極為微細,只有證得一切種智的聖者才能了解全貌。是誰說你沒有出家的因緣呢?’這個人一聽,立刻說:‘是智慧第一的舍利弗尊者。’佛陀安慰老人說:‘你錯怪舍利弗了,並不是他沒有慈悲心、不肯度人,而是無量劫微細之事,縱使是舍利弗的智慧也無法窮盡啊!我也是經由累劫難行能行的修行實証,才能明暸因果業力的微細奧妙。我所要尋找的就是像你這樣信樂佛法之人,怎會讓你過佛門而不入呢?’於是佛陀牽著老人的手走進精舍。佛陀於眾僧面前問舍利弗尊者:‘舍利弗,為何你不願讓這位老人家出家呢?’舍利弗回答:‘佛陀,弟子觀察其宿世因緣,發現他實在沒有一點點善根呀!’佛陀告訴舍利弗:‘千萬不要有如此的想法,因為此人的善根因緣是非常微細的,就好比埋藏在瓦礫砂石中的金礦一樣,必須藉由甚深禪定與智慧才能發現。’ 於是,舍利弗尊者偏袒右肩,長跪合掌,祈請佛陀慈悲開示。佛陀告訴舍利弗:‘這位老人的善根因緣十分微細,就連證到闢支佛果位的聖者都無法知曉。在久遠劫前,有一個窮人到深山裡撿柴,遇到老虎,驚慌恐怖之際,一聲“南無佛!”脫口而出,這一聲佛號便種下了未來解脫的種子。這個窮人就是今世的老人,因為善根種子成熟,所以他才有出家修行得解脫的因緣。’接著,佛陀說了一首偈子:‘唯見此稱佛,以是為微細,因是盡苦際,如是為善哉。至心歸命佛,必得至解脫,得是相似果,更無有及者。’  於是,老人在佛陀的座下出家修行,並且接受佛陀的親自教化,經過不斷的精進用功,終於證得阿羅漢果。

过度生死

凡夫的生死叫“分段生死”,那是凡夫们在三界内肉体上的生死;菩萨的生死叫“变易生死”,那是菩萨们于三界外精神上心念生灭的生死。超越了这两种生死,才是真正的了生脱死,那是佛的大涅槃境界。 这是从《佛说无量寿经》里获取的,这部经是阿难尊者亲耳听到佛这样说的,不是道听途说的。当时他所诵出的每一部经,都得到500大阿罗汉的公认,与佛所说的相符,一字不漏。《佛说无量寿经》含有犹如食物中之原汁原味在,毕竟它是佛金口所说,也是阿难尊者当众所诵出之“如是我闻”,自然就保持了它的最纯、最真之一面。释尊就亲口宣布:“当来之世,经道灭尽,我以慈悲哀愍,特留此经,止住百岁,其有众生,值斯经者,随意所愿,皆可得度。”由此可见,此经威力之强,及其影响之深远!

芸芸众生的三种痛苦

此三苦是:苦苦、坏苦、行苦。苦苦是世人既有生死之身,已经够苦,加上众苦逼迫,简直苦上加苦,故谓之苦苦;坏苦是偶尔出现之乐境失去时所感受的苦;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不得安定的苦。欲界三苦俱全,色界只有坏行二苦,无色界则只有行苦。佛言:我哀愍汝等诸天人民,甚于父母念子。令我于此世作佛,降化五恶,消除五痛,绝灭五烧。以善攻恶,拔生死之苦。这是从《佛说无量寿经》里获取的,这部经是阿难尊者亲耳听到佛这样说的,不是道听途说的。当时他所诵出的每一部经,都得到500大阿罗汉的公认,与佛所说的相符,一字不漏。《佛说无量寿经》含有犹如食物中之原汁原味在,毕竟它是佛金口所说,也是阿难尊者当众所诵出之“如是我闻”,自然就保持了它的最纯、最真之一面。释尊就亲口宣布:“当来之世,经道灭尽,我以慈悲哀愍,特留此经,止住百岁,其有众生,值斯经者,随意所愿,皆可得度。”由此可见,此经威力之强,及其影响之深远!

谈“禅定”

禅定约有两个意思:①梵语禅那(Dhyana),华译为禅定,略有两种:一、世间禅,如色界无色界之四禅八定是;二、出世间禅,如三乘行人所修之禅定是。②禅与定。在外离一切相,叫做“禅”;在内心性不乱,叫做“定”。六祖坛经说:“外离相为禅,内不乱为定。” 这是从《佛说无量寿经》里获取的,这部经是阿难尊者亲耳听到佛这样说的,不是道听途说的。当时他所诵出的每一部经,都得到500大阿罗汉的公认,与佛所说的相符,一字不漏。《佛说无量寿经》含有犹如食物中之原汁原味在,毕竟它是佛金口所说,也是阿难尊者当众所诵出之“如是我闻”,自然就保持了它的最纯、最真之一面。释尊就亲口宣布:“当来之世,经道灭尽,我以慈悲哀愍,特留此经,止住百岁,其有众生,值斯经者,随意所愿,皆可得度。”由此可见,此经威力之强,及其影响之深远!

Wednesday 14 November 2012

禅宗佛教故事——《心中之佛光》。走过,路过,千万不要错过此故事!!!

在自己心情最沮喪消沉的一段日子,偶然看到一則禪宗故事,看後心情豁然開朗,止不住自言一句––原來生活可以如此簡單過。有一個老和尚在垂暮之年,他想把自己的衣缽傳給一個弟子。可他的眾多弟子中有三人悟禪極深,老和尚一時難以擇誰為傳人。一個暮色蒼茫的傍晚,老和尚猜到自己的壽命將止,該到他決定繼承人的時候了。他叫來三個弟子,吩咐他們出去各買一樣東西,看誰買的東西既便宜又能塞滿禪房。老和尚給了弟子們各人一枚銅錢後,有兩個單子出去了,可是另外一個弟子卻端坐在老和尚身邊打禪,沒有行動。不久,有一個弟子回來了。他告訴老和尚,他已買來了幾車的乾草,足可以添滿禪房了。老和尚聽後,搖頭蹙眉,非常失望。接著,另一個弟子也回來了。只見他從袖子中取出一支蠟燭,然後把蠟燭點燃。老和尚見狀,口念「阿彌陀佛」,臉上露出了非常滿意的神色。這時,老和尚把目光盯向了他身旁的弟子。只見那弟子起身,將銅錢還給老尚,雙手合十說:「師父,我買的東西就來了!」說完他吹熄蠟燭,禪房一片黑暗,那弟子將手指向門外說:「師父請看,弟子買的東西已經來了––」師徒背向門外望去,只見東半邊天上,一輪滿月剎那間從地平線上躍出,冉冉上升。金色的月光照進禪房,禪房裡灑滿光輝,一片通明。老和尚警訝得半晌無語。禪房裡一時寂靜非常。許久,老和尚才問打禪的弟子:「你何以想到此法?」弟子雙掌合十卑恭著師父,說:「乾草固然能裝滿禪房,但卻使禪房不潔而黑暗,雖價廉而實平庸所為;蠟燭小如手指,不值一文,然燭光能充盈禪房,買燭者非上智而不能為也!」弟子沉吟片刻,神情肅穆,繼續道:「月光既出,玉宇澄清,月光可謂九天中最無價之物!月光為何物?月明則天明;天明則地明,天明地明則心明;然佛明四宇,佛明我心,可見月光乃我佛也!今我不取一文得到我佛,只因我心中有佛光!」老和尚聞言,脫下袈裟披在打禪的弟子身上:「你心中的佛光,乃上智中之至聰至慧者也!」 老和尚選到了傳人,我也悟出了生活的禪意––心中的佛光,誠如我們生活中的快樂美滿、幸福溫馨,乃至一切的真、善、美…… 原來,只要我們心中裝有快樂、幸福……生活就會像月光毫無保留地普照我們的心裡,從而讓我們遠離煩惱、憂愁、沮喪、消極……。

Tuesday 13 November 2012

修持菩萨道,须力行“四摄法”:布施、爱语、利行、同事。

布施——“施比受更有福”,欲做菩萨,要不断付出而无所求,将心力、劳力、财力、物力等皆欢喜施舍,则人生自然幸福安乐。 爱语——柔声悦色,令人闻之欣慰、见之敬爱。诚恳的爱语,可扫除一切人我烦恼,解开心结郁闷,化干戈为玉帛,转暴戾为祥和。 利行——摄持身、口、意行善,利益众生,慈悲济世,即无上功德。 同事——菩萨所缘,缘苦众生。身处苦难娑婆,应先自我净化、以身作则,感化周遭共同生活、工作的每一个人,并鼓励众人一起力行菩萨道。

Friday 9 November 2012

未来佛

慈氏菩萨,梵语弥勒(Maitreya),华译为“慈氏”,这是他的姓,他的名字叫“阿逸多”,华译为“无能胜”,他的姓和名合起来,是“慈悲无人能胜过他”,就是具足大慈大悲,没有人能超过他。现住在兜率天内院,是一生补处菩萨,将来当于住劫中之第十小劫,人寿减至八万岁时,下生此界,继释迦牟尼佛之后,为贤劫之第五尊佛。兜率天即兜术天。兜率华译为知足,因此天天人,对五欲境,知止满足,故名。是欲界第四层天之名,此天一昼夜,人间400年,天寿4千岁,合人间56亿7千600万年。有内外二院,外院为天人所居,内院为补处菩萨的住处,补处菩萨常由此天下生人间成佛,今为弥勒菩萨的净土。今举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例。他跟所要来人间示现成佛的菩萨一样,首先要住兜率天内院,在那里弘扬宣说佛之正法。佛灭900年间,无著菩萨即从阿踰陀国讲堂,每夜上升兜率天,听弥勒菩萨讲《瑜伽师地论》,白天则将弥勒所讲的佛法,对众宣说。这就是未来佛都要在兜率天“弘宣正法”的明证。这是从《佛说无量寿经》里获取的,这部经是阿难尊者亲耳听到佛这样说的,不是道听途说的。当时他所诵出的每一部经,都得到500大阿罗汉的公认,与佛所说的相符,一字不漏。《佛说无量寿经》含有犹如食物中之原汁原味在,毕竟它是佛金口所说,也是阿难尊者当众所诵出之“如是我闻”,自然就保持了它的最纯、最真之一面。释尊就亲口宣布:“当来之世,经道灭尽,我以慈悲哀愍,特留此经,止住百岁,其有众生,值斯经者,随意所愿,皆可得度。”由此可见,此经威力之强,及其影响之深远!